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到底应该怎么“挺”?银川市兴庆区法院给出了答案:与10个行业调解机构建立共建合作机制,畅通诉调对接渠道,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为当事人提供省“费”更减“累”的纠纷解决方式。
当然,要让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源头、止于诉前,“量”之外更需要注重“质”。
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调解员队伍。调解质效,关键在人。要通过组织培训、跟班实训、结对业务指导等方式,定期对特邀调解员进行业务考核,畅通“上”“下”机制,良才善用、能者居之,倒逼调解员不断提升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将退休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作为重点选聘的调解员对象,让调解工作更加“专”与“精”。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建立更多高认可度、高知名度的调解品牌,建设贴近群众的特色纠纷治理工作站,主动吸收“婆婆妈妈团”“家官乡贤”等民间力量,让调解工作更具“亲”与“信”。
此外,数字化时代,也要更加积极探索如何把纠纷化解从“线下”搬到“线上”,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随时调、随地调、随手调”,让调解工作更具“时”与“效”。
下一篇:聚合经营要聚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