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治政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律咨询 > 如何避防“疫”类消费陷阱?

如何避防“疫”类消费陷阱?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 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

  

  疫情防控已至关键阶段,“宅抗疫”“云生活”成为大多数普通人的重要日常。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有不法分子炮制多类消费陷阱,借“疫”谋财,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防疫用品“坑”多多

  ——“跨界”。日前,北京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在一黑窝点内查获囤积待售的一次性“三无”口罩9900余只、防护服9400余套、护目镜2900余副。令人意外的是,同时查获的还有假冒爱马仕、宝格丽、迪奥等名牌化妆品9000余件(套)。记者从执法部门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制售假名牌团伙在疫情发生后发现倒卖紧缺防疫物资获利更多,于是转而囤积假防疫用品出售牟利。

  ——“流窜”。电商平台上存在不法商家企图以频繁“换马甲”的方式逃避销售问题口罩的法律责任。日前,阿里巴巴方面告诉记者,通过智能监管机制发现,淘宝平台上存在店铺违规上架发布口罩商品,在被风险控制系统拦截后以更换店铺“马甲”的方式逃避监管,继而以个人卖家身份在闲鱼平台违规售卖口罩商品。

  此类“陷阱”还可能威胁一线战“疫”人员的安全。记者从北京警方了解到,有人通过微信平台购买2300余套防护服,准备捐赠给湖北武汉环境监测机构,经检验这批物资均为“三无”产品。

  ——“任性”。一些商家利欲熏心,对一些商品任性涨价、捏造功能。在北京西城区,有商家两天内9次提高口罩单价,将成本60~80元、原价90元的口罩最终以599元的价格出售。还有药店捏造“官方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方案,中成药推荐使用某胶囊,唯一说明书中表明可抑制冠状病毒SARS药物,药师建议常备2盒”广告,将该药品价格提高七成出售。

  “云生活”也需警惕

  “云学习”平台上诱导贷款、退费困难等投诉明显增加。记者了解到,有消费者在“学霸君”平台办理在线课程时,该平台员工以“方便中途退款,不办没法上课”为由要求其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照片,后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擅自给其办理银行分期贷款,每月要支付1800余元。

  疫情期间,大众上网娱乐需求激增、时间延长。记者发现,网游、直播类产品违规诱导消费的投诉大量增加。一些消费者投诉称,有号称“不用充值、送VIP、装备回收”的知名网络游戏其实在不持续充值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继续。还有消费者反映,疫情期间,家中低龄未成年人被直播平台“网红”以“打赏后能得到现金红包和手机”忽悠,白白打赏不少钱,家长们则苦于与平台客服沟通,但均无果。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疫情期间公众经济需求旺盛的心理特点,操弄概念坑害投资者。记者发现,有不法分子宣称所谓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是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购买可获得高额回报。目前,已有部分投资者被坑。

  此外,还有人瞄上了鉴别力较弱的中小学生。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多地中小学生在上网时遭遇以“某网红生日福利群”为名的“刷单返利”骗局,被教唆用父母手机“刷单返利”赚零花钱,有人为此损失19万元。

  专家:应加强政企联防联控机制

  记者注意到,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消费陷阱,相关政府部门和平台企业共同探索的协同多元共治模式在信息共享、“黑名单”制度建设、打击查处、智能反诈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目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多家全国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共同发起建立涉疫跨平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享、共用疫情期间因哄抬价格、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防疫用品等严重违法行为被平台清退的商户信息,联合防范不法商户跨平台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做到“一处清退、处处关店”。

  腾讯等企业通过反欺诈智能算法受理网民举报。腾讯110平台负责人袁成艳介绍,疫情期间,平台共收到“哄抬物价”举报117744个,打击违规账号37347个;收到“劣质产品”举报776起,打击50起。阿里则随时将平台技术识别出的、消费者举报的相关线索主动推送给执法机关,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围剿”线下假货生产流通源头。

  受访专家认为,针对当前侵权假冒行为“线上线下”一体、身份更加隐蔽、手法不断翻新等新特点,应不断增强市场监管和预警防范能力,加强部门间执法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堵塞监管漏洞。

  有关部门同时提示,广大群众在购买相关防护用品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避免上当受骗;参与投资理财时,应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切勿轻信高息诱惑,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信息等。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xbsy/flfw/content/post_1017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