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女儿国里的枫桥事
踏上摩梭人“女不嫁、男不娶”的走婚桥,放眼碧波袅袅的泸沽湖面,晚风中,隐隐约约的摩梭人男女情歌徐徐传来,那山,那水,那男,那女,如诗如画,就在眼前。这抹流动的韵律,来自女儿国母系社会活化石本体,其色调外延汇聚成词“舅舅义警”。
“舅舅义警”是凉山州盐源县公安局泸沽湖派出所学习发展“枫桥经验”的首创,也是全国公安机关将母系氏族古老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科学对接唯一学习发展“枫桥经验”的经典符号。在摩梭人家,舅舅作为母系氏族家族中看家护院的个体力量,有效拓展成守护一方平安的社会力量,并成为当地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能量补充。泸沽湖派出所一共组建了7支“舅舅义警队”,共计29人。这些“舅舅义警”凭着在家族和社会上的威望,有事就管事,无事报平安,成为了泸沽湖畔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道风景。
站在情人滩夜空下,听一座座闺楼外爬楼少年唱响的小夜曲,泸沽湖的多情与浪漫,被一曲曲情歌柔情演绎,赋能这般迷人氛围的外力,是派出所民警与当地群众持久携手的火塘文化。
火塘,是摩梭人祭祖、聚会、议事的地方,千百年的时间积淀,凝聚成了一种根植于百姓心底的乡土文化,有厚度,有温度。鉴于此,在学习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泸沽湖派出所民警因地制宜,有效将摩梭人的火塘文化与“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无缝衔接,在当地建立起了5个火塘调解室,并遵循火塘边上“祖母”和“舅舅”至高无上的地位,请“祖母”和“舅舅”全面介入调解工作中,构筑起了全国唯一的“三级母舅调解联盟”,将泸沽湖畔四川境内5256户、24513人的各种矛盾,纳入全天候、全视角、全过程的调解之中,涉及彝、藏、汉、蒙古、纳西等多个民族兄弟姐妹的家族家庭,实现了火塘边上没有解不了的矛盾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营造出了泸沽湖畔夜夜情歌绵绵,天天炊烟袅袅的和谐社会局面。
几十年来,泸沽湖派出所的民警们始终坚持与群众一道,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绿水青山振兴乡村建设中,接续创造了86户移民搬迁“人退湖进”平稳实现的新纪录,更是实现了泸沽湖畔四川境内连续20年无重特大刑事案件、70年无上访事件的平安目标。
文/肖伟
上一篇:点赞!见义勇为的政法干警
下一篇:三进茶园坝 巧解小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