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在贵州省平塘县“天文小镇”上的天文体验馆内参观(2022年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强调“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2018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贵州“加快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打响贵州全面推动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发令枪”。
近年来,贵州政法机关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执法司法实践创新融合,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数字化转型。
推动“智慧政法”司法效率全面提升
贵州以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开辟了一条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化政法工作流程,提升执法司法质效的可行路径。先后制定下发《贵州省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运行管理及业务协同管理办法》《贵州省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点工作方案》《贵州省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换押工作管理办法》等创新性配套文件,统一了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了网上案件办理流程、打破了政法数据壁垒,为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流程指明了方向。
贵州省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承担数据交换通道功能,为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提供了数据交换、业务协同办理的渠道。
“短短一周时间,一个案子就完成了侦、诉、判一体工作,而且完全不需要人跑来跑去,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一位公安部门一线办案人员介绍,依托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多年横亘于各政法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被打破,各政法机关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了刑事案件网上跨部门协同。
记者从贵州省委政法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大数据办案平台上线了逮捕、起诉、一审公诉等34项协同业务,实现了刑事案件网上协同流程全覆盖。平台共计流转了24.13万件刑事案件,涉及贵州全省公检法司各个执法办案机关。平台共移送起诉15.92万余件,办理电子换押29.52万人次,协同次数达到92.74万余件,数据交换次数达到359.43万余次,流转文书卷宗662.66万余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干警少奔波、群众少跑腿”。
记者从贵州省检察院了解到,通过跨部门网上协同,打破了长期以来政法机关之间形成的数据壁垒,提高了案件数据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复用难的问题,尤其是受案案卡数据填录、电子卷宗制作,承办人的换押文书制作及办理,减少了案管部门和承办检察官的重复劳动,节约了案件办理过程中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时间,案件移送等工作效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配合对接,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据了解,2023年以来共办理一审公诉案件20383件,通过平台流转案件20278件,平台应用比例达99.48%,其中采用单轨制办理的案件数为8541件,占比42.12%。
贵州省委政法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换押工作通过平台实现单轨制运行的仅有29.29%,2021年换押工作通过平台实现单轨制运行比例达到了91.53%,2022年达到94.65%。据统计,仅电子换押工作,每年为全省政法机关节约资金超过2000万元。
贵州还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同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的深度融合,从源头强化了证据智能审核校验,统一了政法机关电子卷宗交换规范。长期困扰政法机关的办案系统智能辅助和电子卷宗制作共享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该系统分别嵌入各政法机关执法办案系统,涵盖电子卷宗生成、单一证据校验、证据链审查、逮捕条件审查、文书生成、社会危险性评估等功能。
此外,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政法系统顽瘴痼疾常治长效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省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工作,2022年4月贵州省委政法委启动政法大数据智慧监督云平台建设,于2023年6月完成初验并开始试运行。该平台依托省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和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获取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实现了智能化监督。截至目前,共计开发上线执法司法监督专题、案件程序性风险、案件评查、智能量刑监测等八大功能模块,建设有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将传统的“人盯人、人管案”转变为“数据管人、数据管案”,实现了智能化助力整治执法司法顽瘴痼疾的目标。
截至目前,政法大数据智慧监督云平台基于数据中台汇聚的2.1亿余条相关数据,构建了35个监督模型,对办案数据进行自动碰撞比对分析,实现对执法司法全过程监督。
借力“智慧警务”高效执法守护民安
从20分钟,到3分钟;从电话报警,到网络报警;从接警记录靠纸和笔,到报警人、转接员、处警民警的三方高效通话……这些变化,见证了贵州110的发展。
近年来,贵州逐步探索接处警改革,将全省各市、县接警服务平台整合,深化大数据应用,搭建起贵州110服务中心。2020年11月,在全国率先实行110报警求助集中统一接转,构建起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警情处置体系。
新的接处警模式实行民警直接接警、边接边出、同步处警。“快速反应、热情服务”已成为贵州110的标签。近年来,贵州省公安厅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依托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整合分散在全省各市县公安机关的110报警资源,有效解决了警情数量多、治安复杂的区县110有时打不进、打不通以及市、县域交界的地方110打不对等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全省公安机关接警、出警、处警的反应时间总体上缩短了近30%,实现报警更方便、接警更及时、出警更快速、处警更规范,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贵州省公安厅情指中心负责人表示。
贵州公安还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双向对接联动,建立110与12345热线高效联动机制,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操心事、烦心事,真正做到全域覆盖解民忧,全时在线护民安。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老人走失等紧急救助事件,可用一键系统推送的方式推送110受理。同时,110也可第一时间将接到的非警务类求助电话,转接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贵州公安还借力现代科技,让执法监督更高效。在微信搜索“贵阳公安警务监督系统”小程序,页面随即弹出多个选项:扫码监督、执法投诉、我要报警、意见建议……公安机关通过系统获取群众评价,从不满意评价中发现有案不立等漠视群众利益的执法问题,及时加以改进。此外,贵阳市公安局还在各个办事窗口和业务大厅张贴二维码,群众扫码便可对公安执法进行评价,其中不满意评价将推送给督察、纪检等部门进行倒查问责。
同时,贵阳公安以大数据为支撑,创新研发AI数字警员。AI数字警员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全量获取110报警、受立案数据,通过机器人电话回访当事人,询问当事人对执法过程是否满意,将不满意的评价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实现全智能闭环监督。不久前,一位女士向某培训机构预交了一万多元的培训费,发现培训机构人去楼空后,该女士选择报警。因接警民警未深入调查便认为该案属于经济纠纷,不予立案。警务监督系统自动回访后,督察、法制等部门随即开展核实工作,发现该培训机构涉嫌合同诈骗,且在其他辖区也存在类似报警,南明分局经侦大队立即对该案立案侦查。
贵阳公安警务监督系统和AI数字警员的创新运用,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不如实立案、压案不查、重办案轻办事等症结,真正实现了“案案有落实、事事有回应”。目前,这一系统已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用户量206万余人。
赋能“数字检察”构建新时代法律监督
围绕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贵州省检察机关在检察大数据建设上,整合各类软硬件资源,搭建贵州检察数据应用创新平台,面向全省开放使用,探索构建“资源利旧、数据整合、分域创新、专项推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设“贵州模式”。
2022年,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某温泉酒店存在偷排污水入湖、非法开采地热资源等问题。随后,西秀区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办理该案,通过对违法行为、行政机关监管职责等进行梳理,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除了温泉酒店,在西秀区辖区还有温泉洗浴、餐饮、洗车等多个行业同样存在破坏水资源问题。
如何全面发现破坏水资源问题线索并开展监督,成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面临的难点——仅西秀区辖区内就有20.5万余户城市供水用户、12.9万余家各类用水经营主体,依靠人工逐户调查核实无法全面查清公益受损情况。
2023年,西秀区检察院以大数据建模为契机,将办案需求与数字建模工作深度融合,于4月成功搭建了涉水数据处理的“城市给水排水法律监督模型”,为解决破坏城市水资源线索发现难题,找到了一把“数字钥匙”。
“某医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大量污水,但却没有办理排污许可证,有可能污水直排。”
“某餐饮企业明明是用水大户,但在供水公司系统里查不到任何记录,也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存在非法取水的嫌疑。”
“某洗车企业应该按照特种行业用水收费标准每吨水17.5元缴纳水费,但供水公司缴费记录显示是按照居民用水标准缴纳的,存在非法改变用水性质的可能。”
“某酒店办理了取水许可证,取用了大量地下水资源,但却没有水资源缴费记录,相关行政机关涉嫌怠于履行征缴职责。”
……
2023年4月,西秀区检察院调取了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洗车等经营主体数据、水务局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企业数据、供水公司供水用户和水资源缴费数据共计250万余条。通过导入法律监督模型,对餐饮洗车等经营主体数据与排污许可企业数据,与取水许可用户数据、供水用户数据、水费缴纳数据进行比对,得到非法排污、非法取水、非法改变用水性质可疑线索。将取水许可数据和水资源缴费数据分析比对,得到水资源费欠缴可疑线索。
西秀区检察院向供水公司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公司认真核实经营户用水性质、追缴水费等。向水务局发出检察建议,并将相关可疑线索移送。
随后,安顺市检察院在全市推广运用,调取全市各类涉水数据1474万条,通过将数据导入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筛查、比对、分析和碰撞,共发现非法改变用水性质可疑线索2160条、非法排污排水可疑线索4679条、非法取水可疑线索232条、水资源费欠缴可疑线索21条。经调查核实,安顺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3件,开展诉前磋商和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0件,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3件,依法督促行政机关主管部门对非法取水、非法排污、未按规定缴纳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记者从贵州省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数字检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应用大数据模型发现监督线索并办成案件2374件。数字检察已成为驱动贵州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了解,2023年通过贵州检察数据应用创新平台建设模型80余个,其中已经落地见效的60余个,基本满足了全省各级检察院常规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运用需要,推动形成“省院主导、业务主建主用、一线检察官主研”的良好工作局面,实现检察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化、智能化。数字检察在全国检察机关创出七个“全国率先”——率先正式上线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率先实现电子卷宗系统,同步制定电子卷宗编目等相关标准规范;率先运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率先实现省级层面的政法协同;率先进入检察办案2.0时代,为全国提供成熟系统版本和大量的工作经验;率先研发检察官考核系统,得到15个省市选用;率先开启网上检察为民服务,实现“一站式”的检察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10月16日,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揭晓,贵州检察机关参赛模型从全国568个参赛模型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的佳绩。
聚焦“智慧法院”推动“四智”体系均衡发展
在遵义市中院诉讼服务大厅的自助服务机前,一位当事人正在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如何填写诉状,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导,扫描身份证、选择需要的模板、填写被告信息以及诉求,一份制式的起诉状就打印出来了,随即当事人便拿着起诉状去立案窗口完成了立案。“以前来立案需要取号、排队,提交纸质版资料,差不多需要小半天的时间,现在把原被告信息全部输入自助服务机中,再提交证据,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当事人表示,借助自助服务机,不仅可以帮助撰写起诉状,还节省了大把的时间。
“本次开庭采用全程录音录像替代人工记录,不再另行制作书面庭审笔录,该录音录像即为庭审记录,各方当事人是否同意?”在贵阳市息烽县法院小寨坝人民法庭,法官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后,采用“无书记员庭审”的方式,开庭审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整个庭审过程高效流畅,通过录音录像全程完整记录了庭审全过程,进一步保障了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
以上这些操作,只是贵州“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从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贵州法院聚焦“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服务廉洁司法”目标,坚持以“智”促“治”,构建起了“四智”体系。
一是深化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互联网为载体,建成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原贵州移动微法院)为总入口的电子诉讼服务体系,纵向贯通人民法院调解、送达、保全、鉴定等平台,横向联通网上缴费、网上开庭、互联网阅卷等系统,打通与内网办案系统的数据流转、业务交互通道,实现诉讼服务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有机结合;建设跨域立案平台,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远程联动办理;与贵州邮政合作建立“法院立案邮政便民服务中心”,解决无网可用、无网络操作能力群体线上参与诉讼难题,让群众享受到了“指尖诉讼”的便捷。
二是深化智慧审判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化”诉讼流程再造,融合智慧庭审、电子卷宗、智能文书纠错等系统,支撑各类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智能语音识别、案件信息自动回填、文书智能生成、类案智能推送等功能。在省委政法委领导下,建成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法院端),实现与政法机关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业务网上协同,提升了刑事案件办理效率,上线使用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助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省法院汇聚电子卷宗278.96万份,电子卷宗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
三是深化智慧执行体系建设。聚焦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目标,以辅助查人找物为突破点构建“1+2+N”智慧执行体系,融合了一案一账号、网络司法拍卖、信用惩戒等系统,实现执行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网上公开;建成“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实现与公安、市场监管、民政、金融、不动产等10余个单位一键网络查控,有效破解了查人找物难题,助力“切实解决执行难”。
四是深化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以系统观念探索现代科技在更深层次规则治理和制度构建上的促进作用,逐步健全智慧管理体系。建成贵州法院司法大数据管理平台,汇聚了审判、执行、办公等生产系统数据,实现对全省三级法院案件数据的自动生成、实时更新、自动分析,目前已汇集766.28万件案件、6.37亿条案件信息。建成贵州法院党风廉政建设智慧监督管理平台,将人、案、物数据接入系统,自动对重点人员、案件节点、典型案件、重大问题开展全天候、静默化、嵌入式监督。建成国产化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全省法院一张网办公、一个系统签批流转、一个出口汇聚数据,全省法院线上流转公文53.72万份、审批事项47.69万次。建成财务一体化、信息化项目管理等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人为管理向数字监督转型、主观管理向客观管理转变。
贵州省政法智能化的运用,正发挥着政法大数据集聚优势,推动了政法工作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平安贵州建设注入新活力、作出新贡献。(作者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