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云:“昭明有融”。明之胜者为融,在追寻法治之光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炬火,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淬火融光。
风火来时路用50天在工地上建起法院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9号院,是北京金融法院现在的办公地,这里北望金融街,南抵规划建设中的丽泽金融商务区,汇聚着一系列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总部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机构。今年2月初,因为参与展览设计和布展工作,我第一次走进这里,也是平生第一次走进建设施工现场,那时候这里还是一座四面透风的灰砖大楼。
伴着电钻声、机器轰鸣声、钢筋管道敲击声……我们穿梭在脚手架、电焊火花和工人师傅忙碌的身影之间,满脸扑灰,却满心好奇。
“这里是调解室,这里是数字法庭,这里是法官办公室……”北京高院负责基建的同事介绍着,我们在水泥墙和毛坯房之间想象着装修完工之后的样子。
“到月底能完工吗?”
“我看悬,这还都是工地呢!”
同事讨论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
“不是能不能完工,是一定要完工的。”负责基建的同事回答得毫不犹豫。
为了确保北京金融法院临时办公场所如期具备挂牌、办公条件,北京法院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指导、支持和帮助下,紧锣密鼓、一刻不停推进各项筹建工作。工地上每天都会有新的消息传来,阳光大厅的玻璃幕墙装上了、大楼的国徽挂上了、信息化一期完工了……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太多事情要做,一分钟恨不得分八块来用”是我从组织和参与筹建工作的领导、同事口中听的最多的话。
从启动建设到主体工程、一期装修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只用了50天时间。北京金融法院的筹建,可谓创造了“北京速度”。作为亲历者,我深刻感受到北京法院人拼搏奋斗、能打硬仗的精神品质,感受到这个全国最年轻法院所承载的能量和份量。
讲解员我在北京金融法院的第一个任务
3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任命了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副院长和首批员额法官。3月13日,北京金融法院的法官们,第一次全员会师,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带大家“参观一下”。
从大数据中心、电子卷宗生成中心,到5G融法庭、数字融合法庭,展示着科技赋能司法办案与金融治理;从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中心,到多元调解工作室、金融法治协同会商室,渗透着北京金融法院开放、协同、共享的理念。此后,北京金融法院的接待活动不断,我也光荣的成为一名讲解员,从生疏、紧张,到越发熟练。
讲解工作是向外界展示北京金融法院特色亮点和创新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借助讲解工作,我有幸见证了北京金融法院最鲜活、最直观的发展变化。“大数据中心”实时更新北京金融法院乃至全市法院的金融审判态势;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保护平台实现了更多数据对接,提供了更多样、更智能的诉讼服务;北京金融法院陆续迎来“1号案”“第一锤”“仲裁司法审查首案”“一站式多元调解首案”……
从图纸到大楼、从理念到实践,每一点改变都凝结着院领导以及每一位“金一代”人的智慧成果和辛劳付出,我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融入到讲解中,同时我也被全院上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北京金融法院的创业热情感动着、感染着。
炬火融光念兹在兹 使命在肩
对北京金融法院干警而言,有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一个是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挂牌,另一个则是2020年12月30日。这一天,中央深改委第十七次会议为北京金融法院确立了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使命筑魂,人才兴院。我们将总书记的讲话、中央的精神上墙、上屏,列为法院的第一课、必修课,确保每一位干警熟记于心。北京金融法院尚在幼年时,已发青年志,不辱国家使命,不负人民期待,以国家级平台建设助推金融繁荣发展与安全稳定。
在政治部,我还有幸参与筹备了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以来的一系列院级活动。从首次升旗仪式全员整装出发,到“大讨论”凝聚队伍共识,从“大走访”推进协同机制建设,到“大培训”助力专业化人才培养等等。院党组成员靠前指挥、真抓实干,政治部发挥“发动机”“加油站”的作用,各部门积极参与、协同联动,晚上八、九点的办公室时常灯火通明,大家头脑风暴、集体研究,一个个活动方案落地推行,一个个制度规则建立完善,北京金融法院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可以说,北京金融法院的建院历程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改革事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追光之路不易,征途未有穷期,建党百年风雨,唯有炬火奋进酬壮志。
下一篇:众人合力让“金”字招牌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