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治政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大家说法 > 让科技人员干科技的事

让科技人员干科技的事

发布时间:2021-06-03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声,也是科研工作的内在要求。

  从事科研,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才能有所突破。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南仁东,从袁隆平、孙家栋到张伯礼、陈薇,他们的成功都是长期积累投入、长年辛勤耕耘的结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这才一次次演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为我国核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历经长时间默默研究,才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潜心攻关、“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心无旁骛,才能收获科学创新的果实。

  保障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为不必要的表格、检查、评审而奔波的时间多了,投入科研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为无谓的迎来送往、繁文缛节分神了,进行科技攻关的精力自然就被分散了。因此,杜绝把宝贵科研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和应景性工作上,必须深入纠“四风”树新风。

  “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有关部门要校正错位的认知和跑偏的政绩观,将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视为最重要、最宝贵的科技资源,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把遏制应景性、应酬性活动纳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范畴,找准“负担清单”,列出“减负清单”,对科研人员参加的评审、鉴定等活动,实行目录清单管理,严格准入审查,切实为科研工作者减负。

  研究表明,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需要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潜心钻研。科研人员自身也要涵养定力、克服浮躁,自觉拒绝一些不必要的活动,老老实实做学问、心无旁骛搞科研。要坚守理想,守住寂寞,“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练就“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和“独钓寒江雪”的毅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科技高峰攀登。

  为科研人员减负降压,需要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为科研人员创造可以静心的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推动创新成果迸发涌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乐兵)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pl/202106/t20210602_243084.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