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治政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大家说法 > 法院里的这群人

法院里的这群人

发布时间:2021-03-16 来源: 陕西法院网 作者:佚名

  在法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穿法袍,却用热情和执着撑起一片法治蓝天;他们不持法槌,却用耐心将法槌的声音激荡的很远很远.苦后婆心忙碌在调解室里,披星戴月辛劳在审判台上。田间地头时而闪现着他们匆匆而过的身影,纠纷现场时而留下他们认真执着的话语。他们就是我们的人民陪审员,在每一起案例中,不放弃每一个环节的调解,为当事人播下遵纪守法、文明向善的种子,引导当事人学法、用法、维法,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达到“案结事了人和”。今天就让我们去探寻一番人民陪审员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促和谐修复受伤感情

  “家和万事兴。家庭有矛盾,不仅影响到家庭和谐,也影响到子女的成长。你们这么好个家庭,有儿有女,千万不能散了,林华你再有理,打人就是不对的,赶紧给媳妇认个错,把媳妇接回家。”2020年6月20日的家事调解室里,人民陪审员吴秀祥正在苦口婆心的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

  原告关玲与被告林华是一对80后小夫妻。2007年经人介绍相识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关玲与林华在西安开了一家家具店,生意也不错,夫唱妇随。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林华的家具店生意越来越淡,来买家具的人越来越少,林华变得越来越沉默,经常无端一个人生闷气。2019年4月的一个下午,关玲送孩子上学回来,为一件小事与林华发生口角,双方发生纠纷,林华还动手打了关琳,关玲一气之下跑去上海打工,不再与林华联系。2020年4月,关玲诉至法院,坚决要求与林华离婚,一人抚养一个孩子。

  受理该案后,办案法官和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居委会主任吴秀祥先后两次“约谈”了双方当事人,找到了关玲的家人和亲属,全面细致地了解原被告的婚姻基础、婚后关系、子女成长及产生矛盾的根源后,吴阿姨认为双方感情基础还在,建议给双方设置一个冷静期,让双方当事人都冷静下来。经过一个月的冷静期,案件如期开庭,庭审后吴阿姨耐心的同林华拉家常,讲道理,让林华认识到动手打人是不对的,主动当着陪审员的面向关玲承认错误,写下保证书,关玲终被感动,夫妻当庭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林华连声道谢,“谢谢吴姨了,我今后一定听从你的劝告,改掉毛病,和媳妇好好过日子。”

  其实,像这种家事纠纷在日常审判工作中非常多,在我们看来都是小事,如果没有陪审员参与调解而是判决,也许结果就不是今天这样了,双方当事人也许还会产生新的心结,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纠纷。因此,在审判工作中,巧用人民陪审员参与进来,把新民风建设融合进来,将民间的善良风俗灌输给当事人,用朴实的语言让当事人对法律的规定产生认同心里,从而更容易促成案件的调解,发挥法律的社会指引作用。

  刹歪风守住道德底线

  在农村婚约彩礼之风盛行,更有攀比之势,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也成为了婚姻破裂、各类矛盾纠纷的焦点。2019年新年上班第一天,人民陪审员李宗林当庭参与调解了这样一起婚约彩礼纠纷案。

  原告王青与被告余燕2015年5月经人介绍相识不久,便按照农村风俗举行了定亲认亲仪式,王青某向余燕父母交付了彩礼。2016年余燕及其家人便外出打工,更换了电话号码,不再与原告王某联系。原告王青家因联系不上被告余燕及其家人,一气之下将余燕及其父母诉至法院,要求余燕及其父母返还订婚认亲的彩礼钱8.62万元。此前,原告于2017年起诉过,由于联系不上被告无法查明事实原告主动撤诉,年前原告听说被告一家人可能要回家过年,便再次到法院起诉。

  受理该案后,法官立即前往被告所在的村组打听下落,没想到巧遇余燕父母刚回家,法官立即将应诉的相关法律文书依法向被告进行了送达,并细心对余燕的家人进行了法律释明,明确告知彩礼是缔结婚约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行为及彩礼在法律规定中的范畴,不能以缔结婚约来索取财物。庭审中,原、被告就彩礼的数额各执一词,调解一度陷入僵局,人民陪审员李老师出场将双方叫到调解室经过打比方、举实例的调解,原、被告双方当庭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余燕一次性返还原告王青彩礼款5万元,原告王青主动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谢谢你们了,是你们帮我挽回了亲情”。在受理一起张大妈赡养纠纷案后,张大妈激动地来电说。张大妈育有5个子女,2个儿子和3个女儿。张大妈带着小儿子与大儿子分家过,在镇、村相关人员的主持下,张大妈与大儿子、小儿子签订了赡养协议。但张大妈的丈夫去世后,大儿子和小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张大妈只好靠3个女儿帮扶过日子。于是,张大妈将2个儿子诉至法院,要求他们承担赡养义务法院受理后决定在张大妈院子里开庭,邀请了老人的亲属、当地村干部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调解。庭审中人民陪审员吴秀祥以亲情作为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向其子女释明赡养老人不仅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还应在精神上关爱老人,常回家看看,同时适时给老人做工作,“张大妈,人老了,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少管子女的事,放慈祥些,母慈子孝,家庭和睦”。听了陪审员吴姨的一番话,张大妈两个儿子脸红了,深感愧疚,大儿子刘大当场拿出2000元给张大妈,就赡养方式和给付费用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狠杀社会不良之风时,法官常常面临法律空白的难题,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利用善良风俗修正裁判规范,不仅有利于纠纷的解决,也有利于民风、家风和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讲诚信重塑价值观念

  薛平与王星本是一对多年好友。2011年因投资办茶厂,薛平一次性向王星的茶厂投资10万元,双方签订了投资协议,约定了各自的义务与违约责任。2012年5月,王星又因资金周转困难向薛平借款5万元,约定利率为2分,后来双方在履行协议中发生矛盾。2013年4月,经紫阳县城关镇司法所调解主持,双方进行了投资清算,王星向薛平出示一张13万元的借条,约定在2017年6月15日还清。到还款期限后,薛平多次催要,王星只口头答应还钱,并无实际行动,于是,薛平将王星告上法庭,要求王星偿还其借款本金13万元,支付17个月的利息6.6万元。

  人民陪审员廖国英因与原告熟悉,庭审中细心地归纳了原、被告双方的争议焦点,向其释法明理,帮他们分析利弊,从人情法理讲到利害得失,经过入情入理的做思想工作,王星表达了自己还款的诚意,请求在利息上给予宽限,原告同意,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树新风引领价值导向

  7月11日,紫阳法院的人民陪审员老李在一起邻里纠纷案件中巧用“六尺巷”典故和善良习俗教育引导当事人,使一起闹了大半年的返还原物纠纷案画上圆满的句号。

  紫阳县麻柳镇的覃刚与贺严相邻而居,覃刚某将自家的房屋出售给贺严后,又在旁边新建了一栋房屋。2018年,双方因房屋买卖发生纠纷,贺严便不允许覃刚将放置在出售房屋地下室内的两副棺材、数千匹瓦、水泵、柴油机等物品取回,双方为此多次发生争执。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多次调解均无效果,去年8月,覃刚便一纸诉状将贺严告上法庭。承办法官接到这个案件后,没有立即进行开庭审理,而是多次邀请陪审员到原、被告家中耐心地向双方释明法理。见双方情绪平静以后,人民陪审员老李便向双方讲解“远亲不如近邻”、“六尺巷”等经典故事,让双方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在人民法官情、理、法的交融感化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办案中,因人民陪审员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熟知社情民意,极易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办案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因势力导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并且以典故为引,教育当事人,对促进当事人谦虚礼让具有很好教育意义”。同时在与法律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善良习俗,是顺应民意,增加社会和谐,大力弘扬‘诚、孝、俭、勤、和’新民风的有效途径”

  如此,日复一日,明天这群不穿法袍人的故事又将在另一个庭审场地上演……


原文链接:http://sx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0/11/id/5572215.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