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党支部承担着海淀法院全院的诉讼服务工作,包括集约送达、电子卷宗扫描、司法专邮、司法鉴定评估、司法公告刊登、卷宗服务、线上线下诉服、诉服信息化建设等十类职责职能。
他们的年龄横跨30年,有党龄26年的60后老党员,有中坚力量的70后和80后党员,也有入职不久的90后新新海法人。
这个党支部身在窗口又甘居幕后,对外服务人民群众,对内服务审执工作,助力提升司法公信和司法效率,也为海法事业贡献着。
他们是海淀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第二党支部。战疫期间,他们第一时间返岗、8小时线上诉服、9名党员全体下沉一线助力社区,用自己的“战疫诀”,尽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线上更多理解,线下更多主动
特殊时期,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线上司法服务,海淀法院第一时间开通了立案、诉服、查档、执行、信访、投诉九部“服务”专线。其中,诉讼服务有两部专线,再加上12368司法服务热线,立案二支部一共要接听、管理三部热线电话。
大家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座机和自己手机是否还能“呼叫转移”,接下来,刚挂座机手机响了、刚离开座位转接电话响了,成了一天的工作常态。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大家要接听220个左右的电话,也就是说一小时就要打进来近30个电话。忙忙碌碌一整天,嗓子都是哑的,护嗓片也成了每个人的标配。虽然每天接的电话不少,但是大家心情很舒畅,因为当事人的情绪普遍非常平和,对疫情防控的特殊规定也都表示理解、配合和支持。
冯远安是立案二支部的党支部书记,支部唯一的60后党员。有些干警按照规定需要居家办公,人手比较紧张,每周末他都要排好下一周服务热线的值班名单,他自己就是那个“救火队长”,如果哪天接听热线电话的人员突然有空缺,自己迅速补上,保持服务热线电话的畅通。他说:“我们支部的年轻人很多,他们是全院第一批返岗的,一天下来经常说得口干舌燥,给当事人的答复还不能出任何错误,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本来我还有点担心,经过这次战疫的洗礼,我觉得,我们支部的年轻人成长很快。”
除了严谨,还需思考
海淀法院的司法鉴定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疫情防控期间,司法鉴定工作也不能停摆。立案二支部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对外委托的工作方法及技巧,找准辅助审判的核心定位,努力搭建审判与鉴定之间、法官与鉴定人之间的桥梁。
石晓倩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司法鉴定岗位上已坚守十年有余。每周,石晓倩都要带着小伙伴们前往多家司法鉴定机构,办理鉴定委托或者材料交接工作。出发前,她会规划好路线,一次尽量跑多家鉴定机构,减少大家外出的次数,降低大家在外的风险。
虽然这段时间每天上下班一路畅通,但是每天诉服大厅吵吵闹闹的叫号声、厚厚卷宗后面不戴口罩的小伙伴、鉴定现场勘验后当事人的一句辛苦了,还是让石晓倩更为想念。相信,战疫胜利不远了。
身在一线,心更在一线
党员下沉一线,“身”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要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同时,更要“心”在一线,诚心诚意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立案二支部对接的是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的社区,每天8点到12点在社区门口防控值守。联防联控并不简单,要给来往的每一个人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登记出入的信息,出入小区的时间和外出地点都要记清楚。李涛是立案二支部对内诉讼服务的负责人,也是一名70后党员,共下沉社区5次,给年轻党员同志们做出了榜样。上午下沉社区后立刻赶回院里,下午继续卷宗移送、集约送达、司法专邮,这样的工作节奏成了他的常态。他说,虽然无法像白衣天使那样做最美的逆行者,但是作为党员仍可以扛起肩上的责任,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社区门口有个超市,还有个定点医院,来往买东西和开药的人很多,防控压力很大。王梦蓓第一次社区值守,刚好赶上一场大雪,虽然瑞雪兆丰年,但还是“太南了”,分分钟被冻成“汪星人”。为了给自己取取暖,也为了减少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雪天滑倒的危险,她用雪铲把小区门口附近的积雪都清除了一遍。扫雪过后,王梦蓓全身都暖和了。一位老奶奶推着小车出小区对她说:“小丫头,刚才我在楼上看你一直在扫雪,真是好孩子,你们都辛苦了!”听到老人家的表扬,王梦蓓觉得自己心里也暖和了。
这样的小温暖和小确幸还有很多。房旭是立案二支部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报名要求下沉一线。每到值守,“您好,您去哪儿?”“有出入证吗?”“测一下您体温多少?”,这三句话房旭要问无数遍。
“身”在“心”在社区防控一线,一件件小事,一句句暖心话,架起了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在疫情防控一线更加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海淀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第二党支部冲锋在前,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初心不忘、使命不改,共同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